三年级上册每课知识点总结
- 158*559
-
大小:27.8KB
-
共4页
-
2022-06-23 09:57:13
文档简介:
1.《大青树下的小学》按照上学前、上课、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,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;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。2、《花的学校》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《新月集》。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他出版过《飞鸟集》《园丁集》。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、可爱、向上,充满了儿童情趣。全诗以灵动的语言描绘出儿童的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,通过花孩子和妈妈的对话,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:母爱和童真。3、《不懂就要问》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候在私塾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。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问,体现了孙中山“不懂就要问”的认真学习态度,养成“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。4、《所见》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,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,后写小牧童的静态,把小牧童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地活灵活现。我能写出他的后两句: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(表现出儿童的机警性格)。全诗的事物有牧童、黄牛、蝉。5、《山行》描绘了深秋时节山里的美景,表过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,也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。6、《赠刘景文》诗中抓住荷尽、菊残两处景物描绘出橙黄橘绿秋末初冬的萧瑟景象,荷尽已无与菊残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,突出菊花傲雪斗寒的形象,诗人勉励朋友珍惜时光,乐观向上,坚持不解。7、《夜书所见》诗中通过对秋风、落叶、小孩捉蟋蟀、篱笆下的灯火等描写,抒发了诗人的对家乡和亲人的恩念之情。“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“一句中的客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,情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8、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》本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(梧桐树叶比作金色巴掌),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,表现了要善于细心观察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,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9、《秋天的雨》一文以秋雨为线索,将秋天缤纷的色彩(五彩缤纷颜色)、丰收的景象(好闻的气味)和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(冬天的气息)巧妙的串联起来,描绘出一个美丽、丰收、欢乐的秋天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10、《听听,秋的声音》一文作者抓住在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,用诗的语言,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,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,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。11、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以火柴为线索,着重叙述了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、五次擦燃火柴取暖、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三件事,将现实生活与美好幻想对照着写,衬托出小女
评论
发表评论